富豪免繳稅 怎麼做到的

聯合新聞網 
2005-06-13 03:51

全國頂尖的40位大富豪,竟有八個人透過精心的租稅規劃,在92年的綜合所得稅申報中一毛不繳。這八個人是怎麼「節稅」的呢

一位租稅專家說,這八名富豪全年的所得都超過3億元,如依一般的扣除額節稅,3億元的所得是不可能做到「零繳稅」的目標,依此推測,這八個人應該都是利用海外所得免稅與鉅額公設地等捐贈,才能達到鉅額節稅的目的。

其實,不只財政部日前揭露的這八大富豪懂得利用所得稅的漏洞,大行節稅之便。全台有很多的巨商富賈,都有專業人士幫忙進行租稅規劃。要在課稅所得中省下鉅額所得稅負,只有二大要訣:一是把「課稅」所得轉為「免稅」所得;二是多做大善人,傾全力找低成本、高效益的捐贈節稅工具。

如何把「課稅」所得轉成「免稅」所得?悶著頭在證券市場賺取證交所得,已經不算什麼學問,厲害的大富豪,會在國外設立一家控股公司,再透過與自己所投資的台灣公司換股的方式,讓外國公司因此取得台灣公司的主要股權,接著就能大玩節稅花招。

成立海外控股公司的好處可多了。台灣公司的主要股東,包括大老闆自己,因為與海外控股公司換股,會從本土企業投資人,變成外資投資人,「正港」的台灣企業也搖身一變成了外商公司。

財政部對於這種股權「五鬼搬運法」完全無法可治。當台灣公司的大老闆統統變成直接持有國外控股公司股權,間接持有台灣本土公司股票的「外國投資人」時,台灣本土公司賺錢分派的股利給國外控股公司,再由國外控股公司轉派給這些間接持有台灣公司股權的大老闆時,中華民國所得就變成了境外所得,大老闆們一毛錢的稅都不必繳。

同樣是高額股利,懂得利用在第三地設控股公司,再轉持有台灣公司股權的高所得者,就可以完全免稅。據說,這是目前最流行的企業老闆節稅手法。

另外,高所得者廣為運用的第二種節稅必殺技,就是撒小錢、換高額捐贈抵稅收據。廣設財團法人或私立學校後,再捐款助學,或是在92年以前十分盛行,高所得者大肆買進的低廉公共設施保留地,現在無公正鑑價的骨董、字畫等,都是高所得者蒐羅的節稅必需品。

以財政部公布的全國前40大富豪為例,92年間,這40個人一年賺了270億元,光捐贈就捐出價值180億元的財產。財政部說,他們並不是真的捐出180億元財產,而是懂得利用捐贈收據節稅。例如,喧騰一時的公設地捐地節稅,就是因為公設地市價極低、公告現值卻很高的怪象,讓很多高所得者只要花一塊錢的代價,就可以拿到十塊錢的抵稅權,財產還留在自己口袋,國庫卻無稅可收。

捐地節稅在92年被抵掉的所得稅初估接近600億元。雖然92年已是捐地節稅可運用的末班車,但財政部也發現一些需要鑑價,或沒有公訂市場價格的財物如骨董、字畫等,現在已代替公設地,成為捐贈的主流。

高所得者愛用什麼樣的絕招節稅?看看財政部提出的最低稅負制方案也能一窺堂奧。包括個人的海外所得、捐贈、保險給付與員工分紅配股,都被列入優先課徵的最低稅負稅基,代表的意義就是:高所得者在這些項目上已經玩得過火,財政部準備收網,除了要稅收,也為了要嚇阻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ortune500 的頭像
    fortune500

    讓你的錢排名 fortune 500 , 賺全世界的錢 ~~~

    fortune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