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次貸黑洞深不見底 壽險業者寒冬到
2008/07/14 19:07 中央社

(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008年7月14日電)為拯救美國兩大抵押房貸公司,美國財政部提出搶救方案,不過中彈的房地美(Freddie Mac)及房利美(Fannie Mae)未來償還能力出現大問號,已使國內金融機構持有的相關投資陷折價風險,今年以來的匯兌損失加上美國次貸衝擊,使壽險業者寒冬恐提前到。

美國次級房貸黑洞有多大?隨今年初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瀕臨破產,最後透過JP摩根大通出面搶救,上週美國兩大抵押房貸公司房地美及房利美股價慘跌,引發破產危機,恐無力還債,也陷全球機構投資人於投資失利的危機。

市場人士分析,美國財政部及聯邦準備理事會(Fed)雖陸續提出拯救房地美及房利美的方案,但重點是能救到什麼程度?只要還有破產、倒閉危機,這兩家公司的債信評等就會下降,引發投資人拋售疑慮,投資人手中的債券、證券化商品價格就會下跌,產品持有到期,同樣要面臨虧損。

例如國內金融機構若持有100元的房利美RMBS(住宅房屋抵押貸款證券),就算房利美沒倒,但日後只要經營不善、償還能力受損,商品到期恐怕只能還給投資人10元。

自美次貸風暴引發以來,信評機制遭受極大爭議,信評原本應扮演領先指標角色,但未能成功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發現問題,次貸爆發後,才陸續調降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等。

房利美、房地美上週股價暴跌,不過公司評等仍維持在AAA,至今尚未被調降,市場人士指出,信評機構往往慢半拍,現在沒被調降不代表以後不會被調降。

房利美為1983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時,為擴大低成本房貸資金與擔保,由美國羅斯福總統提議創立,由政府資助,之後,美國國會特許房利美改制為私制公司,資金由市場募集;房地美同樣也是美國國會特許成立的房貸公司,宗旨也是要提供低成本房貸融資管道。

市場人士分析,這兩大房貸公司的經營方式,不是直接與消費者承作房貸,而是向銀行和房貸放款業者收購抵押貸款,重新包裝成RMBS等證券化商品,由於證券化通常代表風險分散,將原先單一借貸的風險分散到不同投資人承擔,加上良好的公司債信評等,可成功將這些商品銷售給全球的機構投資人。

市場人士分析,次貸危機極度複雜,甚至引發機構間的詐欺疑慮,銀行、保險等機構投資人以債信評等判斷投資風險,也意外被捲進這場尚不見底的次貸危機。

美國次貸風暴使台灣無法置身事外,遭波及的銀行、保險業者今年獲利能力恐大幅縮減,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雖已展開調查,但基於台股信心薄弱等理由,卻把調查結果視為最高機密「保護」,甚至以「影響有限」回應,只是將真正的衝擊延後爆發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tune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