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資料來源:  財訊  http://monthly.wealth.com.tw/project/view.asp?id=673

 
央行嚴設匯率防線 企業缺風險意識
央行外銀大鬥法,中華電信先遭殃
傅媺

央行捍衛新台幣不餘遺力,不惜與外銀大鬥法,然而,卻因此常給有海外投資部位的企業、出口商一種錯覺,中華電信的重大虧損就是前車之鑑……

在外資群聚的香港維多利亞港寫字樓一整層偌大交易室裡,外匯交易員詹姆士的桌上豎著四塊面板,跑著彭博、路透等即時新聞、全球金融股匯市資訊,螢幕上跑著新台幣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(NDF)已處於折價。
亞洲貨幣漲翻天,原油等軟硬商品價格也大漲,唯獨台灣過去幾年來不僅股市不漲,連匯價也是亞洲排名倒數。遠在倫敦的外資湯姆斯打越洋電話給詹姆士,要求他買進三個月期的新台幣NDF,同時將資金匯入詹姆士的銀行台灣分行戶頭,匯入的資金,除小部分做定存,其他就買一至三年的公債。
湯姆斯和詹姆士經過一番精算,不管是透過海外或匯入資金在台灣泊放,一至三個月內,潛在投資總報酬就有四至八%,換算成年報酬率為一六至三二%。只要有炒家嘗到海內外炒匯、兼賺公債收益甜頭,訊息立刻傳遍香港、新加坡、倫敦、紐約等金融重鎮,各路人馬匯聚,最後連銀行自己都跳下來玩。

央行緊盯外銀 外銀變通鑽漏洞

就是這種交易,讓外資又卯上台灣中央銀行。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一向捍衛新台幣不遺餘力,所以許多外資更視台灣為畏途,就連股神都動不了,巴菲特曾在○六年投資新台幣,去年他在給股東的信上,坦承這筆投資的失誤。
今年以來央行又盯得更緊,在元月和農曆新年後,經常在央行舉辦下午茶、喝咖啡;連年度外匯交易員聯誼會春酒,央行也不放過,央行外匯局長段金生在各家敬酒時,還意有所指地說:「賺新台幣交易的錢,不是真本事,去國際市場賺錢,才是真本事!」然而,外資敢炒新台幣的匯價,絕非僅為匹夫之勇,他們分析,對抗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,降低輸入通膨,升息效果有限,放手讓貨幣升值,較具立竿見影的效果,因此,他們判斷台幣鐵定升值。
亞洲金融危機以來,炒匯的外資成為亞洲央行的眼中釘,台灣央行更明訂規矩要求外資保管銀行,要督促外資錢匯入台灣後,如果不進入股市,限制資金僅有三成可以投資一年期以下的存款、買賣票券或公債附買回交易(RP),其他七成必須投入一年期以上有價證券。 外資主管說,這項規定雖行之多年,但一年期以上的有價證券投資定義不明,去年第四季以來,外資匯入資金,不進股市,反而擁抱債市,外資交易的都是存續天期不到一年的十年期中央公債,名義上是買長天期有價證券,實際上是抱短債。
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外資和外銀鑽漏洞,央行也非省油的燈,除喝咖啡、道德勸說外,外資匯入,保管銀行每天匯市開盤前或前一晚,就要申報時間、金額和用途,央行完全掌控外資一舉一動。央行更在三月中旬全面圍堵外資抱短債炒匯的行徑,嚴加規定七成投資股票,若是債券部分,不得投資存續期間低於一年者。

中華電信踩匯兌地雷慘賠

央行雖可設立防線,杜絕外資來台炒匯,卻萬萬想不到,台灣的企業為匯率避險落得慘賠。新台幣升值,出口商匯損一向是大家關切的話題,但隨著企業海外投資部位擴大,匯損也是隨之加大,最近更離譜的匯損案竟是中華電信,中華電最近公布的二月財報,竟出現未實現虧損達新台幣四十億元。
中華電去年九月與美商高盛亞洲做了一個條件式選擇權,原本係為規避新台幣貶值的匯率風險,孰料新台幣不貶反升,這紙契約承做天期長達十年,去年第四季以來新台幣從三三兌一美元一路上攻到三○‧五五兌一美元,造成中華電信重大虧損。
據了解,這僅是一紙合約。中華電是台灣上市公司、更是高盛好客戶,高盛都會給客戶一定的外匯和融資額度,這項交易是一種「觸及即失效(Knock-out)」外匯選擇權交易,外匯主管分析,若以中華電公布的未實現損失規模返還計算,這項交易本金約為十億美元,合約天期長達十年,等於每年約有一億美元(或一百支買匯需求,一支是指一百萬美元),再平均分派到每個月,等於每兩周就要做一次市場評價(mark to market)。
中華電與高盛的約定,這項交易若是新台幣匯價是在三一‧五兌一美元以下,中華電必須以三一‧五兌一美元匯價購入美元,有現金流出;若匯價在三一‧五到三二‧七兌一美元之間,高盛將會付給中華電一筆權利金,若新台幣觸及三二‧七兌一美元,這項合約就自動生效。合約初期,中華電的確享有甜頭,但好景不常,美元受次貸風暴拖累,新台幣一路挺升,外銀人士透露,中華電在去年十一月就有三、四千萬美元潛在匯兌虧損,並四處尋求其他外銀「解套」。
外資圈透露,中華電這項Knock-out外匯選擇權,完全錯判情勢,更可怕的是中間還有倍數設計,承作天期長達十年,流動性不佳,中華電根據三十四號公報揭露金融產品的公平價值時,當時市場的參考報價,這個選擇權隱含的新台幣匯價已來到二十五至二十六兌一美元。
誰賺走中華電四十億元匯損?外資分析,這僅是帳面未實現損失,高盛在去年九月承作此案時,賺進一、兩千萬美元手續費,同時也將此一選擇權風險拋給市場,或將其分拆再賣出,收入可擴大到四、五千萬美元,高盛這個團隊就靠這筆交易達成全年目標。
中華電為何與外資簽下「不可思議」的衍生金融商品契約?如何善了?不僅是個羅生門,迄今無解,這凸顯央行管制外匯的一大盲點:台灣愈來愈國際化,外來資金要進入台灣,政府可以透過層層行政管制,央行在匯市與外資大鬥法,防止金融大鱷來台炒匯、阻升。然而,這種捍衛新台幣作法,也常給有海外投資部位的企業、出口商一種錯覺:央行高度干預市場,阻礙資訊流通,不准媒體和外資預測匯價,企業沒有新台幣升值的風險意識,中華電的前車之鑑,歷歷在目,不可不慎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tune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